体育学院党委开展“心肺复苏、骨伤处理、运动损伤处理——救在身边”多学科科普活动
为进一步丰富佳木斯市群众应急救护知识,增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,7月8日,体育学院组织在校师生党员同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、骨科、团委青年志愿服务队、佳木斯市体育局多家单位,在松花江广场开展了一场“心肺复苏、骨伤处理、运动损伤处理——救在身边”的多学科科普活动。
本次活动设置急性运动损伤应急处置咨询处,由体育学院副院长李博、学科办主任朱俊杰、体育科学实验中心主任潘秀丽为主讲,分别针对运动损伤的概念、运动损伤后的应急处理,运动损伤后的科学恢复,以及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进行讲解,并针对运动损伤案例进行现场示范处理,详尽的讲解和专业的手法获得广大群众一致好评,现场群众热情度极高。


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重症监护室陈颖主任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,分享如何识别心搏骤停、CPR的关键步骤(胸外心脏按压、开放气道、人工呼吸)、注意事项等知识,为在场的党员和群众具体讲解了针对成人、儿童、婴儿徒手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,并邀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惠啸,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王凯,体育学院竞训中心副主任高妍参与实际操作中来。



现场人员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,纠正操作中的错误动作,通过实际操作,让大家掌握心肺复苏的要领,从浅显到深入,从了解到掌握,现场参与者对心肺复苏有了最真实的感受。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惠啸表示:心肺复苏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救治技能,通过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,能够大大增加抢救成功率。现场的居民也纷纷表示,参加此次活动受益颇多,特别是学会了心肺复苏的操作及应对,对急救有了全新的认识。



此次活动,不仅加强了佳木斯市群众对科学运动、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视,教会了大家在运动损伤时的一些基础处理措施,而且促进体育学院教师学生群体更进一步地掌握心肺复苏技能。体育学院党委将携手相关单位持续开展多渠道、多形式的医学科普宣传活动,使更多市民了解健康知识,掌握健康知识,真正让健康知识融入日常生活,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。